6月1日下午4点,在河北曹妃甸南站施工现场,天博体育app官网下载地址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接触网段农民工巨晓林和3名工友,正在已升至6米高的作业车上忙着进行定点安装作业。手扳葫芦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仅仅十几分钟,一处定点安装就已经完成。
巨晓林的个头只有1.60米,在作业队里他是个子最矮的。然而,在工友的心目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小巨人”。工作23年来,他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成为了工具书,他的第二部书稿正在进行评审,即将印发到全局接触网工手中。
“我把一个最美妙、最美妙的梦种在心里,抚育着、抚育着,希望它早点发芽、开花。”这是巨晓林写给妻子的一首诗,也是他人生追求的表达。经过23年的努力,巨晓林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农民工到专家型职工的跨越,成为了展翅高飞的知识型新型工人。
成才之路——
“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敢为人先”
巨晓林的家在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谢家坡组,家中兄妹七人,他排行第五。
1987年3月,得知天博体育app官网下载地址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招工的消息,巨晓林立即辞去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投奔到长城脚下雁门关外的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从此,他成为这里的一名农民工。
铁路接触网是个技术密集型工种。刚上班时,巨晓林对铁路电气化技术一窍不通,看啥都觉得新奇,却看啥都看不明白。面对一张张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他暗下决心:只要下功夫,没有学不会的技术!
他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就连师傅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营地熄灯后,他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在本子上。
只有高中文化的巨晓林,此时找来了《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
“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敢为人先。”巨晓林无论走到哪儿,身上总带着三件宝:图纸、工具书、笔记本。有一年中秋节,工地放假半天,他和工友们出去逛街采购生活用品,走着走着却不见了踪影。大家一边喊他、一边找他,却见巨晓林正蹲在一个摩托车修理摊位前看人修车,向修车师傅请教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呢。
看到巨晓林这么爱学习,项目部领导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
如今,巨晓林已记了70本、23万多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的计算,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
创新之路——
“打破旧观念,千万次探索,才有新发现”
巨晓林的创新之路,可以追溯到1989年。他所在的班组当时在北同蒲铁路工地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电杆把线放进滑轮槽里,十分辛苦。
一天下午,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架线,功效一下子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巨晓林十分高兴。
从那时起,他的工作服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他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琢磨,养成了爱动脑子的习惯。“打破旧观念,献身到实践,千万次探索,才有新发现。”他说。
提起巨晓林,工友们都说:“巨晓林没事就爱瞎琢磨。”实际上,他的“瞎琢磨”,解决了不少大问题。
2006年3月,巨晓林来到迁安至曹妃甸铁路施工。迁曹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北煤南运的紧张形势,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按期完工早日投产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没有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没法推进,眼看工期越来越紧,大家心急如焚。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巨晓林带着几名工友在工地上进行测量、测算,在推翻了十几种方案后,终于研究出了“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采用这个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他们就展开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为工程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
巨晓林的徒弟闵庆炜,2008年参加工作就来到迁曹铁路工地跟着巨师傅。看着巨师傅每天拿着笔、本、工具在现场记录、摆弄,就连坐车去工地的路上都在琢磨怎么能提高效率、改进工艺,闵庆炜很不理解:这办法都流传好多年了,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有什么可琢磨的?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巨晓林真的研究出了“上部地线测量法”,使本来需要爬到杆上完成的工作在地面上就能完成。这下,闵庆炜服气了:“巨师傅是一个善于钻研、敢于突破常规的人。”
“添翼之路”——
“电气化事业为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看到一些新来的工友学习接触网技术有点吃力,巨晓林萌生了编写工具书《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的想法。于是,他白天施工、晚上写作,即使是休假回家,也不忘坚持学习、坚持写作。
2002年秋天,巨晓林回家休假,每天还是把笔记本铺在炕沿上写写画画,妻子宋小平跟他说话,他也心不在焉。等到第二天起来,巨晓林发现笔记本和书都不见了,便问妻子,妻子不吭声,又问一遍,妻子发火了,气冲冲地说:“我把它烧了!老巨呀老巨,好不容易把你盼回来了,你还写哪门子书,写书能当饭吃?”说完,妻子伤心地哭了。
为了表达心里的愧疚,他给妻子写了一首小诗:“冬天里,我把一个最美妙、最美妙的梦种在心里,抚育着、抚育着,希望它早点发芽、开花。”妻子看了之后,谅解了他:“晓林,春天才是发芽的季节呀,我想通了,支持你!”
这么多年过去,妻子怎会不明白丈夫对工作的热爱,只是一时生气才顺手抓起笔记本烧了。在扔丈夫的第三个笔记本时,一张孩子的照片从里面掉了出来,她后悔了,毕竟丈夫心里还是有这个家的。她把其他的笔记本悄悄收了起来。如今,这首小诗已成为宋小平的最爱。
天博集团公司领导也对巨晓林的学习和创新给予很多支持。2007年,天博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蒋玉林到曹妃甸考察工地“三工”建设情况时,了解到了巨晓林的情况。“当时发现他跟别人不太一样,爱动脑,总是琢磨怎么改进工艺工法,他这种自学成才、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于其他员工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蒋玉林说。
在天博电气化局工作23年了,有人曾问巨晓林:“你没想过换一个单位,换一个工作么?以你的技术水平,哪里都会要你的,也许比这挣得更多。”巨晓林嘿嘿一笑:“这里是我的家呀,我还能换到哪里去呢?”
23年里,巨晓林不仅自己坚持学习,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农民工到知识型工人的跨越,还通过带徒弟、为职工夜校上课,带出一支又一支团结协作、善于攻坚的作业队伍,他的徒弟遍布20多个项目部,有37人成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工程队长和工长。
“我站直是山,我弯腰是梁,为祖国铁路插上腾飞的翅膀,就是我一生的梦想!”
这是巨晓林很喜欢的一句歌词,这首《添翼之路》正能表达他对祖国铁路电气化事业的感情。“电气化事业为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和“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提及自己所获得的荣誉,巨晓林感慨地说:“我的经历可以证明:只要有理想、有信心、有知识、有技能,农民工同样能大有作为,是伟大的时代给我们农民工搭建了广阔的人生舞台。”(《工人日报》/2010年06月04日01版/记者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