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0到1,圆满完成孟加拉帕德玛大桥30根试桩、298根超长大直径钢管桩、409根钻孔灌注桩的试验检测研究工作;他们从1到2,在168.6公里长的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上为4490根桩基的施工、7283片节段梁的预制架设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天博大桥局桥科院孟加拉项目组,一个只有8到10人的小团队,用6年的坚持和付出,彰显了“桥研人”的使命和担当。
奔赴异国显担当
2015年初,桥科院孟加拉项目组成员伴着飞机“轰隆隆”的引擎声,来到异国他乡,毅然投身到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的建设中。
源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的恒河进入孟加拉国后改称帕德玛河,而帕德玛大桥就位于帕德玛河之上,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工程,也是连接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这座总投资15.5亿美元的“梦想之桥”长6.15公里,为双层多功能钢桁梁桥,是中国企业承接的最大海外单体桥梁工程,桥科院承担了全桥的桩基试验和科研任务。帕德玛大桥地质条件复杂,需在不同区域开展桩基试验,不断优化设计参数,才能完成最终设计。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首先摆在项目组面前就是“暴躁”的气候条件和“生疏”的海外工作模式。
孟加拉国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每年5月进入雨季,持续到10月,瓢泼大雨说来就来,这给现场施工带来不少麻烦。有一次,项目组成员李威正在给一根桩基安装传感器,猝然而至的暴雨让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他顶着拍打在脸上的大颗“雨弹”,还有时不时从打桩锤上冲刷下来的油渍,坚持安装并调试完传感器,采集到了理想的试验数据。等他回到工作平台上时,全身湿透,还糊着一层乌黑的油泥。
刚刚了解了天气的“秉性”,孟加拉项目组又遇上不同于国内项目的海外工作模式。项目组成员一有时间便聚在一起学习国际规范,练习英语口语,熟悉沟通模式。从最初的稍显迷茫,到现在可以和国际监理团队自如沟通,用全英文完成方案和报告,这些年轻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茁壮的成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6月,历时5年半,孟加拉项目组圆满完成了孟加拉帕德玛大桥30根试桩、298根超长大直径钢管桩、409根钻孔灌注桩的桩基试验和科研任务。在这背后,是1423天的连续奋战。
帕德玛大桥河床以下100米多为粉细砂地质,有的地方还夹杂着淤泥层,这对桩基承载力的保证带来了挑战。项目组迎难而上,实行“黑白”两班倒的24小时连轴转工作制度,实时记录一手数据,潜心钻研分析数据。他们启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DA打桩分析仪并在桩身安装测试元件,通过PDA试验和静载试验,获取桩周土层参数,为桩基的最终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试验检测还在反复进行中,项目组一刻也不敢松懈。三更天接到紧急任务奔赴现场、顶着45度的烈日采集数据、趟着湍急的河水安装传感器,这些画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目前规模最大、造桥工程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邀请了由多国专家组成的国际监理团队和管理团队代表业主共同参与项目管控。他们要求在工程桩上应用的技术或采取的措施均须得到有效验证,完全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在项目负责人刘彦峰看来,这种“严格”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也是一种鞭策。这倒逼项目组深入研究试验数据、地质条件以及桩基施工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年的历练中,他们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都成长为工作中的岗位能手,赢得了监理团队的认可和赞誉。
乘风破浪会有时
项目组数年如一日,从方案论证到数据采集,从撰写报告到复盘总结,他们努力做到执行标准不讲条件,执行工艺不找借口,执行流程不打折扣。
基于在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优秀表现以及丰富经验,2019年8月,项目组又加入了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的建设中,负责全线桥梁工程的桩基检测及节段箱梁预制和架设施工监控。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项目组全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现场,在落实股份公司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相继克服了人员调配困难、项目进度紧迫等棘手问题,多名成员连续在现场坚守了460余个日日夜夜,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他们每个人都在说“把项目建设好最重要,那些困难真的没什么”“要是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肯定还来帕德玛”“有点儿想家人,可还是要把事情做好才行”……
孟加拉项目组只是千千万万桥梁建设者的缩影,每一位孟加拉的“建桥人”都在万千考验中成熟、进步、蜕变。深耕海外的孟加拉项目组连续多年荣获大桥局指挥部“先进集体”,团队成员多次获得天博体育app官网下载地址和大桥局指挥部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技术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白红丽 刘少成 胡晓明